6163银河线路检测中心是市委市政府批准设立的隶属于天津市教委具有独立法人的事业单位。学院建立于2008年9月,由市教委、原市科委、滨海高新区协商共建,始建名称为“6163银河线路检测中心软件园”;2010年10月,6163银河线路检测中心、天津高新区软件人才培养基地揭牌,并正式投入使用。学院以软件产业发展的人才需求为导向,以建设国内一流、天津特色的“高质量产教融合平台、高水平成果转化平台、高效能社会服务平台”为目标,集合国内外教育、科技、产业优势资源,将工程人才培养的利益相关方整合于一体,形成了“多企业、多高校、多层次”互动融合的软件人才培养机制,走出了一条产学研用相结合的软件人才培养新路。
学院占地约200亩,总建筑面积16.5万平米,其中教学与实训区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生活配套区建筑面积8.5万平米。学院拥有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室、语音教室、智慧教室和摄影摄像、物联网、云计算、信息安全、虚拟现实等技术创新实验室;设有全真企业开发研发环境;建有软件新技术新应用展示体验中心、软件新技术协同创新中心、软件认证评测中心、各类专业领域的技术实训中心等优质教学资源,可同时容纳10000余名学生上课和实习实训。2015年,学院与西青区中北镇政府合作共建“中北·天软创业学院”(“创新创业学院”),建筑面积3万平米,并在此基础上建设了市级大学科技园“天软信创大学科技园”。
学院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教学与产业相融,学校与企业互动”的办学理念。组建“高校联盟”和“企业联盟”,创建了“多企业、多高校、多层次”互动融合的新型产教责任共同体,建成了“培养目标与企业用人需求高度契合,培养过程、学习评价与企业对员工的能力要求高度契合,培养环境与企业环境高度契合”的产教深度融合的信息技术人才培养生态系统。学院目前主要育人项目有市示范性软件学院项目、卓越实习(训)项目、高职升本科项目、市卓越实验班项目、现代产业学院项目等。常驻年在校生7000余名,年实训人次稳定在11000人次左右,已经成为聚集150余家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企业,服务全市高校并辐射全国79所高校的信创人才实训基地。
学院创新师资队伍建设,率先实行“双聘双师”制,师资人员均来自国内外高校和企业工程师。其中,副教授以上师资比例超过60%,企业工程师一线比例高达100%,为学生培养提供强有力的师资保障。
学院坚持办学模式与教学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与管理体制创新。在教学管理方面,融入多样化产业需求,针对不同高校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教学环节,量身定制了多模式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建设了从认知到体验再到实践、创新的“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在学生管理方面,坚持以生为本的管理理念,采用“班级公司化”学生管理模式,通过搭建真实企业管理架构,帮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深度体验“公司运作”模式,突出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管理能力和职业人精神,打通学生从理论知识到实际工作能力转化的“最后一公里”。通过将典型技术转化为教学案例、科研成果转化为课程内容、毕业设计真题真做等,实现教学内容与技术发展同频共振,让学生不出校门就可以“身临其境”地增强专业和岗位认知,有效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促进了“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高效对接。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学院现拥有1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国家级众创空间、2个国家级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1个市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1个市级卓越软件工程师实践教育中心、140个校企共建专业实验室、项目实训室和创新中心。承担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成果入选教育部产教融合实训基地优秀案例,连续三届获得天津市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学院积极开展创新创业工作,建设众创空间,打造双创品牌,拥有双创项目孵化载体4万余平米。2015年,学院“天软·创魔方”作为天津市首批众创空间被市委领导评价为天津市最成熟的众创空间,同年,中北天软创业学院也获批天津市高校第三批众创空间。近年来,学院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两门课程入选市级一流本科建设课程,《创业实践:模型与案例》获批市级创新创业金课、创新创业示范课程。截止目前,学院累计孵化企业300余家,平均年产值近4亿元。
学院高度重视学生就业工作,不断提升学生学习实践能力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完善学生就业工作体系。建院十多年来,累计为近10万名大学生提供实习实训和就业服务。每年毕业生就业一次签约率均达到90%以上,年均行业(领域)就业率达到85%上,近四年毕业生京津冀地区就业占比达74.2%,留津率达57.5%,名列全市同类高校前列,为我市培养培训了一支信创类产业大军。
面向未来,学院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承“至诚致力,卓异卓越”的校训精神,聚焦“建设国内一流、天津特色的‘高质量产教融合平台、高水平成果转化平台、高效能社会服务平台’”建设目标,不断发挥平台作用,提升办学水平、育人成效,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软件人才,为天津现代化大都市建设贡献更多天软智慧和天软力量。